蔡穎卿(Bubu)一直是我學習當媽媽的典範之一,《50歲的書桌》是她的第15本書,第一次看到書名的時侯,目光瞬間受到「書桌」兩字吸引,竊竊連想起我的每張「書桌」。
離開家以後,因為工作和進修,我住過幾個城市,有過許多臨時的住所,婚後才落腳桃園。在那些年,不論我住在哪裡,停留的時間是長或短,我住的地方可以沒有梳妝枱,但一定用心張羅一張舒適的書桌,在陽光照的到的地方。推人明白這點,於是當初結婚買房後,打掉一面牆,給了我一間書房,並且量身訂製了一張和窗戶等寬的長書桌,緊鄰窗台,有種獨占陽光的態勢。我總覺得,不論在歲月的流轉裡,添了多少歲數、多了什麼身份,在書桌前,我不是媽媽、也不是太太、沒有頭銜、沒有包袱,我只是我自己。書桌是我跟自己相處、省思的一方天地,雖然在小孩還小的階段,可能一整天下來,我坐在書桌前的時間不長,但它必須存在,以靜我心。
當然,Bubu的《50歲的書桌》,書寫的不單只是書桌這個物件,而是她多年來在書桌前和書相處、交往的心靈收穫,以及時時將閱讀的心領神會,落實在生活的自我要求與成熟。Bubu讀書讀得認真、讀得勤快、更讀得慎重,「慎重」一詞是我讀了她多數作品後的註解,尤其將《我想學會生活》與《50歲的書桌》做一對照,發現她將書讀的如此深切,好像使盡一身的心力,反覆再反覆咀嚼書裡潛藏的任何一種意向與態度,並試圖在這個過程中尋求自己和讀物產生最大的重疊,並且深入思考真義,讓我最為感到佩服的是,她讀進心裡的,也踏踏實實地實踐於生活,外顯與內省合一,待人接物、談話書寫皆是。
此書有四輯分類,總計35篇文章,每篇文章裡講述著一種人生態度或價值認知,並佐以Bubu的閱讀書單作參考,承如封面的自序,簡短而完整地描述了整部作品的精神:
「回到自己的書桌與寫書的人共處,
讓一個最真實也最無邊的書中世界日日包圍著我。
我知道一本本書會不斷地滋養我,
把我修正成一個較為合情合理,與更為自重的中年人。」
我欣賞她身上母親的形象,溫和且內斂、熱忱卻平靜。幾個夜裡在小孩入睡後,坐回「書桌」前細細讀這本書,心中有許多獲得與省思,尤其有些書目自己不曾閱讀,也勾起了找書來讀的興緻,這樣與作者和文字隔空的私密交往,彌足珍貴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